目前中國的幾大直轄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皆已實施封閉式管理的「半封城」措施。
1995年金泳三政府制定《電影振興法》,直到2006年的《電影暨影音振興法》推出前,《電影振興法》是推動南韓電影產業的主要法源依據尤其是聽到織田信長有可能親臨陣前,人心動搖之大可想而知。
目前,我們聽到的說法是,秀吉為了困死鳥取城,一方面將周邊的糧食買下來,一方面又阻止毛利家支援鳥取城,最終成就了所謂的「鳥取之饑殺」傳說。這一切的問題均起點於天正八年(1580年)。通過我的努力,使當家(毛利家)的戰事順利取勝,我也將留名於世。就這樣,經家便在翌天正九年三月率兵進入了鳥取城,等待織田信長和羽柴秀吉的到來。想到這樣,這次我立於當家與京都(織田家)交戰之地,在揚名於日本的名城鳥取,為當家效命,留名於後世,此事於古今未來都是求之不得的。
不過,秀吉頂著這個任務,必須作出萬全的準備。名垂千古的義舉 本(七)月二十七日秀吉軍敗北了。不過只看國家GDP的話,在2010年中國已經超過日本,而且至今差距仍在拉大。
2017年日本GDP為4兆8844億美元(約新台幣150兆元),中國為11兆9375億美元(約新台幣364兆元),有著將近2.5倍的差距。日本自1964年起向一般民眾簽發護照,中國則從1997年開始。再往後推到2050年,印度人口將攀升至16億5897萬人,比中國多出將近3億人。亞洲最早舉辦夏季奧運的城市是1964年的東京,而北京則晚了東京44年,在2008年舉辦夏季奧運。
但是到了2030年會成長至15億1298萬人,反比中國多出7180萬人。亦即從經濟層面上看,現在的日本是明日的中國,明日的印度即是現在的中國。
在2017年秋天之後,安倍晉三首相自己則表示「日本也會有條件的參與一帶一路」。2017年5月,習近平帶著政權高官在北京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亞洲兩個主要國家──日本和印度實質上無視此次論壇。不過日本方面,還是由二階俊博幹事長與今井尚哉首相首席祕書官,以類似觀察員的形式出席北京。印度:中國2035年假想敵這般未來前景,當然中國也很清楚。
所謂兩階段,指的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2021年)與建國100週年(2049年),合稱為「兩個100年」。中國在21世紀初的購屋潮與購車潮,現在印度發生同樣的事,考量這幾點,將來印度經濟很有可能超越中國。25歲至59歲的壯年勞動人口,中國為54%、印度為45%。60歲以上的退休年齡層,中國為16%、印度為9%。
從經濟水準來看,2017年的中國人均GDP為8583美元(約新台幣26萬元),而這是日本1970年代後半的水準只有唯一的超級大國或緊密團結的少數核心大國才能扮演這樣的角色,其他經濟體都只能搭便車。
奈伊借用美國經濟學會前會長金德伯格的國際公共財理論,提出他對川普激進單邊主義的擔憂。這個理論主張,在缺乏世界政府的條件下,國際經濟體系要穩定運行,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提供必要的國際公共財。
奈伊在拋出「金德伯格陷阱」話題時還沒有料想到,川普即將對中國發動一場全面性的經濟圍堵,並不惜犧牲全球化、多邊體制與大國在全球議題上的合作成果。部分國際關係學者認為金德伯格的「霸權穩定論」,可以用於解釋二戰後美國在國際秩序重建上發揮的關鍵作用。在川普總統上台後不久,奈伊就撰文提醒美國讀者,在討論二十一世紀國際秩序面臨的挑戰時,真正需要擔心的可能不是中美關係是否會掉入「修昔底德陷阱」,更應該要問的是,世界經濟是否會掉入「金德伯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美國則全面倒向孤立主義,雖然客觀上有能力接替英國,主觀上卻完全沒有意願。金德伯格教授的經典之作,就是他對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起源之分析。但一戰後英國元氣大傷,無力也無心再擔任這個角色。
否則,這一體系將極難保持穩定,貿易戰和貨幣戰也就難以避免,並進而走入一種惡性循環。在「修昔底德難題」情境下,萬一全球性金融危機再現,中美是否可以像二○○八年那樣攜手合作,協同政策來有效扮演危機管理的角色,將是一大懸念。
二是世界經濟的危機管理機制,即一個強有力的國家在經濟出現巨大週期波動或金融危機時扮演兩個角色。他學而優則仕,曾出任國防部助理部長以及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
他們傾向於誇大美國領導地位的關鍵作用,並低估其他利益攸關者支撐全球多邊體制的能力與意願,也不肯正視當前世界秩序正從「西方中心世界」過渡到「後西方世界」的歷史大趨勢,更不願意討論在全球秩序重組過程中,以中國為首的重要新興市場國家是否能發揮積極性與建設性作用。他認為當川普政府急於拋棄國際公共財(public goods)主要提供者角色時,我們需要擔心中國是否有能力與意願填補這個真空,否則世界經濟將出現公共財供給短缺危機。
已故的金德伯格在對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蔓延的分析基礎上,對國際公共財的有效供給提出一個理論,後來成為國際關係領域在一九八○年代流行的「霸權穩定論」(hegemonic stability)。國際公共財包括兩個範疇:一是經濟交換與合作的基礎條件,即和平的國際秩序、跨境產權保護、開放的貿易體系、海上自由航行、通用的交易貨幣、穩定的匯率、交易規則標準化等。當時他只是擔心川普領導的美國就像當年的英國,已逐漸退出這個角色,而中國好像也還沒有準備去承接。超越西方中心思維的產物 奈伊是一位非常愛國的學者,他在說明美國過去扮演什麼角色,如何作為一個領導者,對整個國際經濟體系或全人類提供不可或缺的功能,包括作為主要國際公共財的供給者,都是選擇性詮釋。
歐洲很多國家出現政治兩極化,法西斯政權在德國、奧地利、義大利、西班牙紛紛崛起,最終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如今,正如馬丁.沃爾夫所指出,川普不但拋棄國際領導責任,還主動發起與中國的全面戰略對抗,那必然會導致全球化倒退,嚴重撕裂多邊貿易體制,造成世界經濟的巨大動盪。
奈伊的觀點所體現的,是典型的美國主流外交菁英視角,他們對美國中心秩序的衰落預設了各種悲觀結論。第一當經濟嚴重緊縮時,這個國家是最後的購買者,它不但不會閉關自守,還會進一步開放市場,並且用財政刺激等多種手段維持旺盛的需求和購買力。
貨幣領域在美國主導下,以美元掛鉤黃金為定錨的固定匯率,並設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等機構,協助開發中國家因應國際收支失衡問題與滿足發展融資需求。迴避了這兩個重要課題,他的分析就只能是對現況與未來的一種片面詮釋。
文:朱雲漢 我們需要擔心金德伯格陷阱嗎? 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教授是艾利森教授在哈佛大學的同事,他以首創「複雜相互依存」(complex interdependence)與「軟實力」(soft power)等重要概念,揚名於國際關係學界。第二在資本市場陷入恐慌時,這個國家是最後的信用擔保者,可以即時為世界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防止其陷入流動性陷阱。奈伊的警告正好與前面提到,馬丁.沃爾夫對世界失序之擔憂,正好前後呼應。只有具備這些條件,跨國貿易和投資才能實現。
在聯合國體系下,美國主導建立的戰後秩序涉及很多領域、包括氣象、勞工、衛生、難民、能源、核能、民航、通訊、海洋與外太空等。於是,便出現了青黃不接、領導真空,造成世界經濟大恐慌和政治危機。
二戰後的西方世界出現權力真空,美國迎來重塑世界的契機,由此主導了二戰後的國際秩序與相應的多邊體系創建,特別是聯合國與安全理事會體制。國際貿易領域,鑒於兩次世界大戰以及經濟大恐慌的慘痛教訓,在美國與英國的引導下,同盟國之間形成共識,戰後需要建構以開放、合作、互惠為原則的國際經濟秩序,為逐步貿易自由化建立規範。
長期在麻省理工學院執教的金德伯格,也是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的老師,柏南克受到他的啟發,選擇在博士論文專門研究經濟大恐慌時期的貨幣政策缺失奈伊的觀點所體現的,是典型的美國主流外交菁英視角,他們對美國中心秩序的衰落預設了各種悲觀結論。
评论留言